深圳热线

失能老年人养老困局如何破

2024-09-24 16:10:32 来源:法治日报

来源标题:失能老年人养老困局如何破


(资料图片)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问题,最为让人发愁、揪心,是养老服务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有33个代表团、409位代表提出涉及养老方面的议案建议204件。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尤其引发代表们的高度关注。9月10日,受国务院委托,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报告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情况。

报告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失能失智、慢性病老年人占比逐年攀升。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人,占全体老年人的11.6%。

加强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是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重点和难点。该如何照顾好失能老年人?在对报告进行分组审议时,与会人员纷纷建言献策。

加强统筹

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照护,是事关老百姓最基础、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报告指出,失能老年人照护涉及部门多、协调事项多,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长期护理保险、福利补贴、救助供养等制度之间的衔接刚刚开始,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的整合效应需要进一步提升。

“这些年来通过各方面不懈努力,失能老年人照护覆盖面、特困失能老年人兜底保障、照护能力水平和成效都有很大提高。但应当看到的是,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还存在明显的困难、短板和不足。”谭天星委员建议,加强政策协调,民政、医保、卫健等部门进一步形成合力,形成统一的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资质标准、数据共享平台。同时,加强失能老年人照护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长期护理险扩面提质,着力推进医养结合、居家和社区、机构养老结合,鼓励社会多元参与,提升政府对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主导和兜底服务的能力。

在郑建闽委员看来,政策不够集中,未能形成工作合力,是当前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卫健部门主推家庭病床政策,民政部门主推家庭养老床位政策,医保部门主推长护险试点。上述措施分散在不同领域文件,且缺乏牵头单位协调推动,导致覆盖范围小,受惠对象零散,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鉴于此,他建议加快建设普惠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多元协同普惠性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并对社区居家低收入失能老年人实施财政托底保障;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长护险工作,对低收入老年失能群体提供养老床位分级补贴或定制照护服务;加快建设具有配餐、送餐功能的养老服务“中央厨房”,解决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就餐难题;通过“物业+养老”服务、互助结对和助老志愿服务等方式,招募具备一定照护常识的志愿者、社区管理人员和物业服务人员等作为养老服务协助者,向高龄或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日常送餐等服务。

摸清底数

摸清底数,是做好失能老年人养老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但是,目前实践中还存在老年人能力评估互认协调机制不健全、失能老年人底数不精准等问题。

“目前,卫健、民政、医保等部门均开展失能评估工作。国家卫健委2018年发布的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试行),适用于家庭病床建床和提供康复服务等;民政部2013年印发的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适用于入住养老院和家庭养老床位改造等;国家医保局、民政部2021年印发的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适用于长护险认定。”在郑建闽看来,部门评估标准不一、适用政策不同、结果互不共享,是导致失能老年人评估认定不统一、底数不清的原因。

郑建闽建议,推进完善失能老年人认定制度,从评估人员、评估流程、评估结论、评估费用、监督管理等方面规范并完善老年人能力评估制度。同时,推进完善失能老年人保障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通过财政拨付、政府直接购买服务等措施兜底低收入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放宽补贴使用条件,允许低收入失能群体将相应补贴用于照料护理用品等其他消费支出。

“我国现行老年人能力评估办法是由多个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分别制定的,给地方相关部门和评估机构执行带来了许多困难。同时,一些评估机构力量不足和能力不适应问题也较为突出。”蒋卓庆委员建议,尽快完善全国统一的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办法,为全面推进实施长护险制度打好基础。同时,国家应制定扶持政策,加快培育失能老年人能力评估队伍,为长护险制度全面实施提供保障。

培养队伍

专业护理院是照护失能老年人的根本支撑,专业且相对集中的机构照护能为失能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数据,在专业机构接受照护的失能老年人生存时间平均为44个月,而在家接受照护的老年人平均生存时间仅为27个月。

但目前,各省(市、区)公立的专业护理院不多,民营的专业护理院数量也偏少。除江苏、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市)情况较好外,其他省份均不同程度存在专业医疗健康服务床位不足的问题。

“对失能老年人的照护,不等同于一般的家政服务,要求更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陈学斌建议加大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保证从业人员地位、待遇等,让其获得全社会的尊重、认可,使其安心、乐意、光荣地为老年人服务。

郑建闽建议,加强养老护理人员的招募和培训工作,扩大补助范围,设立专门的养老护理员培训机构,提高养老从业人员的应急救助和居家照护技能。同时,制定政策奖励长期在农村地区一线护理岗位的护理人员,鼓励低收入家庭闲散劳动力学习并从事养老服务和护理工作。

关键词:

热门推荐